觀後記

年終回顧補記:《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本文整理自先前發表於噗浪的文字)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Margin Call - 2011)

本片一個問題是,片中呈現的金融危機其技術面對一般觀眾來說應該難以理解,但這並不是大問題,因為電影在這些投資交易的技術外衣下,其實談的是社會運作法則與人性。更大的問題或許是,要怎麼從戲劇性的角度來切入這樣的題材,裏面呈現有幾分真實幾分矯飾?對於圈外人如我實在難以判斷,但這也是許多電影都會碰到的問題。

不管這些問題,直接看電影劇本的脈絡,描寫的是投資銀行24小時間遭逢巨變的故事,透過一夕之間價值暴跌的公司資產,電影談的是兩種價值觀的衝突。一個是商場上現代資本主義的虛無與殘酷邏輯,一個是更基於傳統價值與人情而構成工作倫理,不過要說兩者互相對抗,不如說是糾葛於每個人的心中。當金融泡沬破裂時,這些買空賣空賺取暴利的銀行家所面對的不只是事業上的危機,更是自我立足點完全失去意義的存在危機,也是對整個社會經濟運作法則信心的崩潰。這或許是過去幾年大家一直在談的事,這部電影直接把戰場上第一線人們心境給演出來了。

這群人包裝出來的商品基本上只是數字遊戲,全然虛無就如同他們的所做所為。片中主管一直想堅持著某種商場的倫理,但在商品價格崩盤前夕,他不得不被上層押著變賣公司手上所有的資產,在交易開始前他對著手下交易員那場信心喊話擺明了自已也不相信。或是一開頭被解顧的風險管理主管,後段一場戲他一直用數字堆積著他過去當造橋工程師時所能造成的貢獻,言下之意就是他這幾十年來在金融業所累積的一切都是零。金錢似乎失去任何意義,但又代表了一切,所以最後不管是留下來或是走人,都只能計算著他們所能拿到的數字,即使這數字完全不合理。角色最後也說,賺了這麼多年的錢,但錢依然不夠用,這就是諷刺所在,他們賺的只是數字,而數字一夕之間就會歸零。裏面每一個受到傷害的人都心痛自己多年的工作成果一夕化為烏有,但他們其實都知道這些是運作的規則,裏面不只一人說早就知道或早該如何等等,但又如何呢?

劇本在眾多角色裏多少區分出了好人與壞人,但也很自制地沒有寫成最後一分鐘拯救的道德劇,而是透過各個不同角色的言詞交鋒道出整個系統的真實與荒謬。這一切就像是人類的宿命,沒有簡單的出路,角色能做的似乎只能哀悼那早已死去的部份,繼續用虛無的數字來標明自己的價值。

我喜歡這部片,劇本精彩又有野心,一票演技派演員讓人目不轉睛的演出,很值得一看。電影試著結合紀實與戲劇性,結果是頗有神采的,或許不是那麼精練,但導演J.C. Chandor自編自導首作有這樣的成積很值得鼓勵,甚至我還覺得其題材和形式頗有一點硬派復古的風格,這在如今的好萊塢似乎不太常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