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像戀人一樣(2012)




《像戀人一樣》(Like Someone In Love - 2012)

Abbas Kiarostami又一部離開伊朗拍攝的作品,這部以東京為舞台的新作同樣充滿了明確的導演印記,大量的車內對話、構圖、 長鏡頭、環境音、虛實的角色扮演,這些手法放在日本的場景與演員上竟也有熟悉卻又異質的化學作用。不知道是不是來到日本和日本團隊合作的關係,他的招牌鏡頭設計變得更迷離且華麗,開場餐廳的鏡頭多層空間影像的疊合光影實在迷人,或是大量車窗和日本街景倒影的鏡頭,還有男主角所住公寓在夜晚和白天的光線設計。

故事以日本援交文化為題材,人的假面與內在、社會與自我的衝突或許是很日本的,但同樣也是很阿巴斯很伊朗的。角色關係的核心可以連結到導演的上一部作品《愛情對白》,其中一場戲兩位主角,女大學生和老教授在房間就著一幅畫和照片來談女主角和畫中人是如何相像,暗示了女孩的臉讓老教授想起了他過世的妻子,透過藝術複製品的連結,兩人間的關係也是情感關係和記憶的模擬與複製,甚至女孩之前還真以為那幅名畫是有人幫她畫的。但明顯地她也是在做角色扮演,所扮演的又和老教授的期望有所落差,整場戲同時也是和兩人社會形像的衝突。層層複雜的錯置令人嘆為觀止。

女孩非常有控制慾的男友介入後來的劇情發展,三人形成新的角色扮演,在看似簡約的場面裏製造出了不得的戲劇張力。電影同時也是在解構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這種透過交易形成的關係,外在可以是祖孫的假面,內在又像是戀人的相處,但在情節當下一切可說是流動不定的。相比之下沙文男友意圖透過婚姻關係 來界定他和女友的權利義務,其實又是另一種對假相的執著,所以到底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所謂的道德或社會倫常就真是正確的嗎?

當然我想日本人對自我與社會的關係自有其應對方式,阿巴斯切入這曖昧的空間中,距焦在細微的人性反應,並沒有明確地去呈現界定何謂日本人的方式,或許可說是一種更普世的觀察。在影片後段在教授與女孩之間又帶入了鄰居的目光進來,甚至到結尾那場戲,貫穿整部片的畫外音和環境音都以更暴力的方式侵入主角的個人空間。人透過謊言和假面在社會中生存,而謊言被拆穿後的代價可以是極為巨大的,這似乎也不能不說是符合日本社會的寓言。

阿巴斯的車內空間在這裏是很好的隱喻,不管是女主角在影片前段遲遲不敢下車去見她的外婆,或是後段在修車廠車窗外的視線有如某種控制或侵入,但車子內也是種隱藏與保護,更是微縮的社會場域。另外大量的電話留言和來電的干擾,這都同時是對自我的侵入也是人對社會的依賴與聯繫。導演有意無意地呈現出場面設計的雙面性,如同所有的環境音、鏡頭內外的流動,幾乎所有的鏡頭距離都是中景至特寫近拍,一方面呼應了角色的處境和故事的主題,也間接避開日本景觀以達成其普世性。

雖然情節有些地方不太自然,比如有點太依賴編劇安排的巧合,以及一些真實時間的安排也頗奇怪(女主角去考試好像才一下就結束了),還有獨居老教授住在老社區的公寓有五十年似乎頗不合理(不清楚日本的居住情況,但也許房子有經過改建之類的?),但依然是充滿阿巴斯風格的精妙之作。

(觀賞於2013年八月十一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