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觀後記

金馬奈派克獎亞洲觀察團觀後記(2)

《不成問題的問題》《尼泊爾燦爛陽光》《追兇倒數十五日》


《不成問題的問題》Mr. No Problem (2016)

和婁燁合作多次的資深編劇梅峰交出的導演處女作,改編自老舍的同名短篇小說,描寫抗日時期重慶一處偏遠農場內的權力鬥爭。原作中緊湊生動的人物描寫和文字敘事,轉化成電影後增添了許多情節背景細節同時也放慢了故事節奏,影像和調度更走往不同的方向:黑白攝影下簡明的空間構圖,疏離化的劇場表演風格,大量遠景與一場一鏡的設計,導演為故事三個主要角色設計的視覺風格相互混雜,和許多遠山雲霧的過場畫面,和原作氣氛大異其趣卻也同樣體現出故事背後的社會批判與寓言性,傳達出另一種冷調諷刺與幽默。

原作小說透過文字解釋了不少人物的心理思路,電影相對簡省的台詞,偏重影像和演員表演等形式上的調度,讓角色動機相對的曖昧,有時我們覺得主角丁務源左右逢迎心機頗深,有時又覺得他只是被動地反應命運的擺弄,范偉內斂的演技為電影提供了足夠的支撐,戲劇上的動力反而不那麼明確。收尾時導演稍稍地把觀眾的認同交給了被迫離去的另一個角色。試著在結尾為故事找到情感的核心,不過在故事疏離角度的矛盾下,最後的角色鏡頭仍少了點說服力。

試片放映的數位拷貝在畫面細節上感覺不是太好,黑白畫面的光線對比也不足,不確定朦朧的影像質感是刻意為之還是拍攝或後製上技術的失誤。導演在訪談中自言參照四零年代中國電影如《小城之春》的復古美學,意在言外的視覺操作與畫面意境又頗有歐洲電影的風味,一時不確定可以類比參照的電影作者。從某些黑白畫面與空間的處理我個人聯想到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時代指涉也想到漢內克的《白色緞帶》,冷調的表演調性是像洪常秀還是像誰則說不上來,倒是在訪談中提到某個鏡頭頗有安東尼奧尼的風格。雖然免不了裝模作樣的疑慮,整體看下來還是頗有趣味。

本片獲金馬最佳男主角和改編劇本提名。
深焦 x 梅峰:不成问题的问题,一部新文人电影的诞生



《尼泊爾燦爛陽光》Seto Surya / White Sun (2016)

內戰結束後尼泊爾廢除君主制度,即將迎來新的民主憲法,戰時支持共產黨的男子為奔父喪而回鄉,眼見貧窮殘破的家園,站在政治對立面的保皇派鄉親,已生下別人孩子的妻子,為了完成為父親送行的傳統淨化儀式,他得放下意識型態上的歧見與心結。
 父親死亡的屍體在窮困缺乏壯丁的山村難以處理象徵著滿地瘡痍的進退維谷,兄弟因著政治理念和女人而反目,女人則為了父不詳的孩子哪個男人都可以嫁,老人家們堅持著傳統儀式卻又必需依賴破壞傳統的下一代的幫助,男子的昔日同袍成為光鮮亮麗的政府高官卻無意幫助他解決困難,社會體制更因官僚主義無能幫助眼前的困境。唯一的希望放在孩童的眼光,他們努力在大人的身影尋找父親的形像,卻只眼見大人間的爭執與無力。

看片前對尼泊爾的政經情勢一無所悉,電影中呈現的社會困境仍然相當的清楚甚至有種普世性,權力鬥爭以傳統和現代對立的形式上演,傳統思想有其老舊保守的一面(如性別壓迫)但卻是維繫文化傳承的重要元素,而現代化的進步價值卻也伴隨著鬥爭殺戮腐敗等國家民主化所需付出的漫長代價。毛派政權雖然取得勝利,但男子不認同政治上的妥協最後落得孑然一身,革命理想難免破滅的宿命在人類歷史上不斷上演,國家踏上艱困的轉型之路,和解也必需從現在開始。

全片在高海拔的山村實地拍攝,眾人抬著屍體在山路上舉步維艱是有效的空間隱喻,主軸的三角關係和孩子父不詳的懸念是老套卻管用的戲劇處理。整體來看是頗為標準的第三世界影展電影,寫實的場景和生活細節,加上簡單通俗卻寓意明確豐富的故事設計,立體地呈現出尼泊爾的困境與希望。影片成績中規中矩不過不失,但就電影內容題材而言仍然相當值得一看。



《追兇倒數十五日》비밀은 없다 / The Truth Beneath (2016)

這是一部圍繞在「選舉期間發生的少女失踪事件」所展開的懸疑驚悚片,受朴贊郁提攜的導演李京美的第二部長片。歇斯底里的母親追尋失踪女兒的下落,正在參選的丈夫卻趁勢利用媒體觀注贏得民調的支持,政治疑雲與性別權力批判交織,謀殺、校園霸凌、同性情誼、不倫情事也陸續加入戰場,一再翻轉的懸疑拼圖直到最後一刻才揭露真相。

一如不少韓式類型片充滿商業算計與情緒操弄,導演調動了各種人性社會批判的元素做為謎團背後的幕後黑手的暗示,一再拆解女主角做為妻子與母親的完美假相。但日韓推理作品常有的奇情、狗血甚至是復仇元素,在拼圖式的敘事推展下不斷丟出新的線索與驚嚇,就個人的味口來說實在令人疲乏。

而故事的情感核心,關於一個女人如何夾在丈夫和女兒的索求下身心俱疲,在女主角孫藝珍賣力展現瘋狂崩潰(但仍努力維持美貌)的演出下,仍然沒太多有意思的探索與刻劃。不過南韓政治文化與性別的議題目前正隨著朴槿惠總統的醜聞爭議越演越烈,情節雖無關連,這部片多少是可供參考的文化側寫。

留言